2016年6月23日,河北省高考成绩公布,衡水中学(衡水一中)以本一上线率92.44%,再次位列河北省第一名。衡水中学官网数据显示,河北省文理科第一至第四名,全部来自该校。近日,“衡中模式”落地浙江,招致包括浙江省教育厅官员在内的教育界人士抵制,并喊出"浙江不需要"的口号。(北京时间4月12日)
笔者看来,“衡中模式”能步步为营,在社会上赢得口碑荣耀,与应试教育提供生长土壤息息相关。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,总是雷声大、雨点小,现实中只是给有权势、有力量者接受更好教育提供借口而已。教育界官员们冠冕堂皇地围堵“衡中模式”,殊不知他们才是“衡中模式”存在的始作俑者,与其横加阻拦、口诛笔伐,不如认真思考教育管理的得失。
眼下,任何地方标榜管辖内教育环境多好、教育质量多高、教育理念多新颖,都逃不过辖区存在“超级学校”的事实。这些“超级学校”在地方教育界倚重支持下,集优秀师资和优秀生源于一身,成为雄霸一方的实力存在。家长们为了让子女挤进这些名校,不惜代价找背景、托关系,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。当“超级学校”成为有权势、有力量者角逐的地方,教育就已经差别化、阶级化,有了贫富界别。
笔者看来,某些教育界人士围堵“衡中模式”,一方面为了彰显浙江教育与众不同的存在,一方面证明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“衡中模式”存在的根源。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城乡平衡,而不是教育管理者倾社会资源在发达城镇打造“超级学校”作为政绩,那么“衡中模式”就不会存在。或者,改变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局面,又何惧“衡中模式”纷至沓来?